花蓮最「潮」- 產地到餐桌的海味牽線人
「小時候是玩伴,長大後變情人!」頂著一頭俐落短髮和燦爛笑容的黃紋綺,和七星潭是青梅竹馬,童年暑假、求學時代,直至今日生命仍緊繫於那片湛藍海。因著七星潭進入海洋及海岸管理規劃及管理學術領域,也因深愛七星潭而走出理論,創造一條學以致用的新路──「洄遊吧FISH BAR」!
童年玩伴兼戀人 黃紋綺的七星潭
家住台北的黃紋綺,每年暑假都會回經營定置漁場的花蓮外公家,「在我還是Baby就認識七星潭了!」海洋是兒時回憶裡最迷人的玩伴,甚至主宰了大學的選系方向。「七星潭像情人,每天看都有不一樣的變化。」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畢業後,受到指導教授重視實作的影響,紋綺決定告別浸淫學術和七星潭遠距離戀愛的日子,將所學與自家傳統產業結合,回到花蓮和七星潭膩在一起!
「大家總是說台灣只有海鮮文化、沒有海洋文化」,體認到現實情況,紋綺決定從「食魚」出發,結合環境友善的概念,創立食魚教育和永續海洋經營的「洄遊吧 FISH BAR」!然而「回鄉創業壓力很大」,原因在於夥伴難找,洄遊吧需要的人才是跨領域的,含活動策劃、魚貨販售及知識轉譯等都得具備,幸運地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遇見志同道合的夥伴,前後花了一年多在紙上撰寫計畫,緊接著在當地漁村展開一連串田野調查。2016年「洄遊吧FISH BAR」終於誕生!
洄遊吧、漁業職人和遊客 三方皆自在
洄遊吧體驗基地藏在一座鐵皮小空間內,牆上來自各方的名人照片、異業合作藏寶圖和漁村散步地圖等;海廢料組成的牆、掛滿魚標本的教材看板、真實的海綿寶寶,以及藤壺殼等都市小孩沒看過的神奇生物;看似裝置藝術的角落,其實是保力達玻璃瓶、塑膠拖鞋和黃色小鴨等各式小物再利用,這裡的一切都孵育著紋綺對大海的熱情。
「鮮撈魚貨」、「活動體驗」和「知識觀點」是洄遊吧的三大元素。因理解當地漁業經營管理的作業流程,紋綺和夥伴們設計了對漁人「低干擾」的遊客體驗,讓漁人、遊客和洄遊吧解說員,在這場面對面的海味知識傳播裡,皆能享受在當中自在又開心。遊程體驗有多人成行的「勇闖海上大迷宮」,以及1人就成行的「七星潭摸魚趣」;每月定期週日,還會舉辦免費的「靠腰潮體驗」淨灘活動,認識海洋、保護海洋雙管齊下,透過趣味的解說、尋寶,讓大家「無痛」、「零門檻」愛海洋。
除了改寫對海洋的認識,遊客還能將「新鮮」帶回家滿足味蕾,為當地魚產業帶來收入;黃紋綺提到,隨著季節不同,並沒有所謂「必買、必吃」的魚種,吃魚應該要選對海洋永續、友善的當季魚!洄遊吧販售來自花蓮相對海洋環境友善的定置漁法所的漁獲,每條魚都有明確產地來源,也標示了建議的烹調方式,產地到餐桌的貼心與安心,藏在這些不起眼的小小細節裡。
此外,小學、料理教室、賞鯨業者和中小企業等,都是洄遊吧的合作對象,團隊甚至協助政府針對海洋進行教材編製。工作幾乎是生活的全部,「遊客和漁人互動時,我會趁機偷自在。」看著大家習得新知的滿足表情,覺得一切都值得了。最重要的是,希望有一天能說出「四面環海的台灣是『亞洲食魚教育推廣中心』。」三十而立的紋綺,眼裡滿是光芒。